作文之家小学生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31 16:53:57 | 作者:无名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简易方程》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68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等式的性质,会运用数量关系式或等式的基本性质对解方程的过程进行语言表述;

  2、会对具体的方程的解法提出自己解答的方案并能与同学交流;

  3、能够验算方程的解的正确性。

  教学重点:

  多种方法解方程。

  教学难点:

  利用等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判断以下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并说明理由。

  ①4+6=10,②4+8x=40,③16—7x,④x÷5=8,

  ⑤9.2+3x=4.8,⑥x-17<34,⑦0.5x=1,⑧8㎡,

  ⑨6a=30,⑩a+b+c=17

  2、解方程,并检验。复习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方法。

  ①x+10=15②x﹣63=36③20+x=75

  指名板演,交流方法,检验解是否正确。总结解方程应注意的事项。

  设计参观周三下午的社团活动的大情境,贯穿新授,练习,拓展环节。

  一、新授

  1、课件图片展示:三年级有12个班,每班x人参加“好吃俱乐部”社团,该社团共48人。

  请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12x=48

  2、课件图片展示:12个小组成员品尝美食,已经有x个小组尝过了,还剩9个小组在等待。

  请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12﹣x=9

  3、尝试用多种方法解以上两个方程,女生完成第一道,男生完成第二道,各自独立完成。

  4、教师巡视,选取不同方法的解方程方式,要求学生板演。

  5、汇报交流,总结,解方程的两种方法:

  ①可以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

  ②可以利用等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

  二、纠错

  1、“我爱数学”社团的孩子正在进行一场解方程比赛,老师收到了几份这样的答卷,请你做小老师,给每道题一个合适的评价。

  2、课件出示三到五份相同手写答卷,有一份全对,其他每份都有不同的错误,请学生判断,评价。

  3、总结,解方程时应注意的事项:

  ①书写格式:写“解”,等号要对齐;

  ②正确处理未知数与等式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③检验,以保证方程的`解的准确无误。

  四、拓展练习。

  1、“手工制作”社团的三个小组本周共同完成了60个作品,已知三个小组各自完成的作品数分别为三个连续的自然数,这三个数分别是多少?

  2、“数一数二”数学社团在进行趣味测量:一段木头,不知道它的长度,拿一根绳子量木头的长,把绳子拉直,绳子多4.5米;如果将绳子对折过来量,绳子又短1米,问:这段木头有多长?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等式,以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感受等式与方程的练习与区别,体会方程是特殊的等式。

  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利用等式性质和方程的意义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测试

  直接写出得数:

  5x+4x=8y-y=7x+7x+6x=7a×a=15x+6x=5b+4b-9b=

  二、自主学习

  1、交流预习作业,指名学生口答

  2、出示天平

  知道这是什么吗?你长大它是按照什么原理制造的吗?

  说说你的想法。

  如果天平左边的物体重50克,右边的放多少克才能保持天平的平衡呢?

  3、教学例1,出示例1图。

  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50+50=100(板书)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1)指出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等概念。

  (2)等式有什么特征?(等式的左边和右边结果相等:等式用等号连接)

  能说说什么样的式子叫做等式吗?(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3、教学例2,出示例2图

  天平往哪一边下垂说明什么?(哪一边物体的质量多)

  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独立完成填写,集体汇报。

  板书:

  x+50>100X+50<200x+50=150x+x=200

  如果让你把这四个式子分类,应分为几类?为什么?

  指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而这些等式与前面所看到的等式又有什么不同?(等式中含有未知数)

  知道像x+50=100,x+x=100这样的等式叫什么吗?(方程)

  说说什么是方程?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含有未知数、等式)

  4、讨论: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

  指出: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方程是特殊的等式。他们的关系可以用集合圈表示。

  5、教学试一试

  独立完成,完成后汇报方法。

  让学生说一说,每题中的.方程哪个更简洁一些?

  指出:像500÷2=x。20-12=x虽然也是方程,但在列方程时应尽量避免这样x单独在等号左边或右边的方法。

  三、多层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独立完成判断后说说想法

  2、完成“练一练”第2题,第3题

  交流所列方程,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咧?你是怎么想的?

  3、完成练习一第1题。

  能说说每个线段表示的意思吗?方程怎样列呢?

  小组中交流列式。

  4、完成练习一第2题

  理解题意,说说数量关系式怎样的?

  列出方程并交流

  5、完成练习一第3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1、完成《补充习题》

  42、每日一题

  写出一些方程,并在小组里面交流

  六、板书设计

  方程

  50+50=100x+50>100x+50=150

  X+50<200x+x=200

  七、预习布置:

  八、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第二课时等式的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的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和交流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教学难点:对等式第1个性质的探索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测试

  下面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6+x=1436-7=2960+23≠708+x50÷2=25x+4<14y-28=355y=40

  二、自主学习

  1、交流预习作业

  (1)指名学生回答预习作业

  (2)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等式和方程有什么联系?

  2、教学例3

  (1)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今天这节课,将继续学习与等式、方程有关的知识。

  (2)取出天平,情景引入(在天平两边各放入一个20克的砝码)天平的两边一样重吗?天平会平衡吗?

  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的砝码质量写一个等式吗?(20=20)

  现在的天平是平衡的,如果将天平的左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会怎样?(失去平衡)

  要使天平恢复平衡可以怎么办?(在另一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或拿走这个10克的砝码)添上一个10克的砝码。

  现在天平恢复平衡了,你能在上面这个等式的基础上,再写一个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质质量的关系吗?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页例3、“做一做”和练习十五的第5、6、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培养学生从问题出发寻找所需条件的分析能力。

  3.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分析能力。

  【重点难点】

  1.正确的解方程的方法。

  2.正确的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1.解方程。

  2x=1.6 x÷2.7

  2.导入新课: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形如ax=b x÷a=b的方程的解法,这节课我们继续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并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

  1.教学例3。

  (1)出示例3:解方程20-x=9。

  (2)学生思考并交流:这道题中是减去x,怎么办呢?

  (3)教师引导:把这个方程变成x+a的形式,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上x,左右两边相等。

  (4)学生独立写出解答过程,并检验。

  小组代表汇报交流,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什么?(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相等。)

  (5)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讲解并板书。

  解:20-x=9

  20-x+x=9+x

  20=9+x

  9+x=20

  9+x-9=20-9

  x=11

  检验:方程左边=20-x

  =20-11

  =9=方程右边

  所以,x=11是方程的解。

  (6)自由讨论:解方程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引导小结: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时,要注意等号对齐,检验过程要写清楚,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

  【课堂巩固】

  完成课本第68页“做一做”第1题前面3小题、第2题中第1小题,将同学进行分组,每三名同学一组进行板演。首先各小组独立思考,完成解答过程。最后师生共同分析,讲解。

  答案1.x=1.4,x=5.8,x=13

  2. 4-x=1.2 x=2.8元

  【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呢?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a-x=b的方程的解法,先把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上x,变为b+x=a,再按x+a=b的方程的解法求解。在解方程时要注意等号对齐,检验过程要写清楚,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

  【课后作业】

  教材第70~71页练习十五第5~7题。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数学书P59及“做一做”,练习十一第5-7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图例,根据等式不变的规律会解方程。

  2、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3、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等式在哪些情况下变换仍然保持不变呢?等式这些规律在方程中同样适用吗?完全可以,因为方程就是等式,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来解方程。板书:解方程。

  二、新知学习

  (一)教学例1

  出示例1,从图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图中表示了什么样的等量关系?盒子中的皮球与外面的3皮个球加起来共有9个,方程怎么列?得到x+3=9

  要求盒子中一共有多少个皮球,也就是求x等于什么,我们该怎么利用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来求出方程的解呢?

  抽答。

  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3,左右两边仍然相等。板书:x+3-3=9-3

  化简,即得: x=6

  这就是方程的解,谁再来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解方程的?

  左右两边同时减去的为什么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因为,两边减去3以后,左边刚好剩下一个x,这样,右边就刚好是x的值。因此,解方程说得实际一点就是通过等式的变换,如何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一个x即可。

  追问:x=6带不带单位呢?让学生明白x在这里只代表一个数值,因此不带单位。

  要检验x=6是不是正确的答案,还需要验算。怎么验算呢?可抽学生回答。

  板书:方程左边=x+3

  =6+3

  =9

  =方程右边

  所以, x=6是方程的解。

  小结:通过刚才解方程的过程,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书写的过程中写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递等式。

  (二)教学例2

  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我们再来解一个方程。

  出示方程:3x=18,怎样才能求到1个x是多少呢?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如有问题,可以出示书上的示意图帮助分析。

  抽答,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即可。为什么两边同时除以的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刚好把左边变成1个x。让学生打开书59页,把例2中的解题过程补充完整。

  展示、订正。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或同时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这是我们解方程常用的两种方法,想不想用它们来试一试呢?

  (三)反馈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先找到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解方程。集体评讲。

  2、思考“想一想”:如果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乘上一个数,左右两边还相等吗?依据是什么?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试着解方程:x-2.4=6 x÷9=0.7(强调验算)

  (四)课堂作业:“做一做”第2题。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讨论:什么时候应该在方程的两边加,什么时候该减,什么时候该乘,什么时候该除呢?

  四、作业:练习十一5—7题。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数学书P55-56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让学生初步认识等式的基本性质。

  2、利用观察天平保持平衡所发现的规律能直接判断天平变化后能否保持平衡。

  3、培养学生观察与概括、比较与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能用自己的话来阐述天平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进而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教具准备:

  天平及相关物品。(也可以将插图制作成课件让学生逐步观察思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用天平做过实验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天平去发现一些重要的规律,有信心吗?

  二、新知探究

  (一)探寻发现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1。

  第一步,出示天平,左盘放一茶壶,右盘放两茶杯,天平保持平衡。问:这说明什么?如果设一把茶壶重a克,1个茶杯重b克,则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即a=2b(板),第二步,问:想一想,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呢?待学生思考片刻,进而问:往两边各放一个茶杯,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教师演示加以验证,在已平衡的天平两边同时增加一个相同的杯子,天平保持平衡。这个过程可以表示为a+b=2b+b 。

  第三步,问:如果两边各放上2个茶杯,天平还保持平衡?两边各放上同样的一个茶壶呢?学生回答后,老师一一演示验证。

  第四步,想一想,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保持平衡?天平两边增加同样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如果天平两边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会保持平衡吗?

  第五步,在第三步的基础上同时减少一个茶壶,天平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2a-a=2b+a-a 。因此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概括起来可以怎么说?天平两边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会保持平衡。(课件)

  第六步,应用,进一步验证。展示数学书P55页第2幅图的场景,1个花盆和几个花瓶同样重呢?该怎么办?两边同时减少一个花瓶,天平保持平衡。

  (二)探寻发现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2。

  第一步,出示天平,左盘放一瓶墨水,右盘放两个铅笔盒,天平保持平衡。一瓶墨水等于两个铅笔盒的质量,如果设一瓶墨水重c克,1个铅笔盒重d克,则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即c=2d(板),第二步,问:想一想,如果在左边再放上1瓶墨水,右边再放上2个铅笔盒,天平还保持平衡吗?验证,天平两边加的东西不同,数量也不同,为什么还能保持平衡呢?学生可能会说,因为两边增加的质量相同,肯定;同时引导,天平左边的质量在原来的基础上发生了什么变化?(扩大了2倍),右边呢?(也扩大了两倍)因此,天平两边尽管所增加的东西不同,数量不同,但两边质量所发生的变化是相同的,都扩大了2倍,所以天平仍然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c2=2d2 。

  第三步,刚才的演示反过来,就是天平两边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2c2=4d2。因此,天平除了在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会保持平衡外,还可怎么变换也可以保持平衡?归纳得出:天平两边物品的质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

  第四步,进一步验证,出示P56的情景,问要求1个排球和几个皮球同样重该怎么办?两边质量同时缩小2倍,即把两边的球都平均分成2份,保留其中的一份,按其操作,天平保持平衡,得出结论:1个排球和3个皮球同样重。

  (三)小结天平保持平衡的变换规律,引出等式不变的规律。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了什么,谁来总结一下。

  得出天平保持平衡的变换规律:(1)天平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2)天平两边的质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

  老师引导:我们可以发现,天平保持平衡时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当天平两边发生变化时,等式的两边也在发生变化,天平保持平衡,等式也保持不变。从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我们可以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吗?想一想,四人小组讨论。

  交流,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保持不变;(2)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不变。

  三、练习。

  实物演示并判断:(准备8袋花生,4袋盐)

  天平两端分别放有一袋500克的盐和两袋250克的花生。

  1、当两边各增加3袋同样的花生(250克/袋)时,天平是否保持平衡?为什么?

  2、在1的基础上,现在将把天平两端的东西减少,怎样变化?可使天平依然保持平衡?怎么想的?(可抽学生上台动手操作。)

  3、假如天平两端只能加与先前完全一样的东西,要保持平衡可以怎么做?怎么想的?

  4、一端放有两袋1千克的白糖,另一端放有4袋500克的盐,问一袋白糖与几袋盐同样重,怎么想的?

  五、小结。

  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用字母表示数”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中的第一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几何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的的。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简易方程、周长、面积、体积等字母公式的基础。它是学生学习数的概念方面的一次重大发展,是学生有算术到代数的重要转折点,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用字母表示的计算公式和预案算律,对简单的实际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也比较熟悉,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作用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有一定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使用字母表示电视台标、地名、组织等给人们带来许多方便的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3.学生学习该内容的困难: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从熟悉的算式引出含有字母的式子,从具体的数到用字母表示数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对学生来说是相当困难的,也非常不适应。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现实情境,让学生再体会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学习和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结合具体情境,利用字母表示数进行表达与交流,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

  2.在探索数量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数感、符号感。

  3.通过数学活动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特点:

  1、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利用向袋子里放笔的情境,让学生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

  2、在对比交流中,深化理解概念。

  利用前后袋子笔的数量关系,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直接出示课题。提问:你在哪些地方见过用字母表示的?

  学生举例,教师小结:在数学中也经常用字母表示数,看屏幕上“用字母表示数”,你能提出与这节课有关的问题吗?

  二、互动探究

  1.用字母表示数

  咱们班一共有()人,老师带来了()笔。

  情境一:现在老师在袋子里中放笔,向一号袋子里放1支,用数字1表示。放2支,用数字2表示,现在请一名学生偷偷的放笔后,老师放笔,你知道是几支笔吗?

  预设:学生用数字猜测

  提问:你们能确定这些答案是正确的吗?

  预设:学生用字母表示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讨论分析:我们不确定里面有几支笔,但对于a你知道些什么(引出范围)

  2.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情境二:向袋子里加2支笔

  提问:现在你能确定里面有几支笔吗?那你怎么表示呢?

  预设:a

  反馈:用a表示合适吗?

  另一个字母b

  反馈:与原来袋子不同了,不能用a表示(不同的未知数用不同的字母表示)

  a+1

  比较分析:b和a+1哪个更好

  反馈:a+1既能表示2号袋子里的笔,又能表示比1号袋子多了一支笔

  练习:天凝小学503班男生人数为a人,女生人数为a+6人,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呢?

  爸爸比小红的年龄大30岁,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爸爸和小红的年龄。

  假设小红的年龄是10岁,你知道爸爸的年龄吗?

  3.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每支笔为2元,你知道老师买这笔需要多少钱吗?全校所有需要的笔呢?(2n)

  刚才我们用2n表示全校所有笔的价钱,4m你认为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呢?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教材第74页例2和练习十六的第1、5~1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解形如ax±b=c的方程,并能正确列出这种形式的方程解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在多种方法中选择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

  掌握解ax±b=c形式的方程的方法,并能正确找出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准备练习。(1)解方程。

  4x=100 x-2.5=3 2x=15

  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方程。

  ①我们班有女生x人,男生60人,比女生的2倍少6人。

  ②我们班最低的同学身高x厘米,最高的同学身高170厘米,比最低同学身高的2倍少100厘米。

  ③亚洲人口约有39亿,比欧洲人口的5倍多4亿。欧洲人口约有x亿。

  2.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实际问题与方程。并板书:

  【新课讲授】

  1.出示例2。

  师:观察主题图,你能获取什么信息?

  学生讨论、汇报。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问:白色皮块数与黑色皮块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观察下面的线段图你能 说出它们的数量关系式吗?

  教师演示画线段图:

  小组讨论,汇报:

  黑色皮的块数×2-4=白色皮的块数

  黑色皮的块数×2=白色皮的块数+4

  黑色皮的块数×2-白色皮的块数=4

  师:同学们都很细心,观察得非常仔细。用我们学过的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知识怎样求黑色皮有多少块呢?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方法一:根据等量关系式:黑色皮的块数×2-4=白色皮的块数,把黑色皮块数设为x,列方程,再求出x。

  2x-4=20

  方法二:根据等量关系式:黑色皮的块数×2=白色皮的块数+4,把黑皮块数设为x,列方程,再求出x。

  2x=20+4

  方法三:根据等量关系式:黑色皮的块数×2-白色皮的块数=4,把黑色皮的块数设为x,列方程,再求出x。

  2x-20=4

  师:同学们很善于动脑筋。根据不同的数量关系列出了比较复杂的方程,但是怎样解这些方程呢?

  3.探究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师:方程2x-20=4,2x=20+4和2x-4=20都比我们前面学到的更复杂了一些,怎样解这样的方程呢?

  要求黑色皮的块数,根据题意,应该先求黑色皮的块数的.2倍,即先求2x。因此,先把2x看作一个整体,再求x等于多少。

  板书:2x-20=4

  2x-20+20=4+20

  2x=24

  请学生独立完成下面的过程,求出x,写清过程,并检验。然后再把另外两个方程也解出来。

  学生解答后,指名板演以上三种不同方法所列出的方程的解法。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2x-4=20 2x=20+4 2x-20=4

  2x-4+4=20+4 2x=24 2x-20+20=4+20

  2x=24 2x÷2=24÷2 2x=24

  2x÷2=24÷2 x=12 2x÷2=24÷2

  x=12 x=12

  提问:比较这三个方程的解法你发现什么相同之处?(发现它们都是转化为2x=24再解)

  老师小结:像上面这样形式的方程,我们可以把2x看作一个整体,先求出2x等于多少,再求出x等于多少。

  解方程步骤:(1)找出未知数,用字母x表示;

  (2)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并检验作答。

  4.即时巩固。

  解方程:

  3x+6=36 2x-7.5=8.5 3+2x=12

  【课堂作业】

  1.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75页练习十六第1题。

  完成后集体订正。对于4x-3×9=29这道题给予适当指导,可以先算3×9。

  2.完成教材第75页练习十六第5、6题。

  师:结合上面的练习和刚才的例1,请同学们思考: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哪一步最关键?(找等量关系)

  引导学生归纳:(用多媒体出示)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用x表示;

  (2)分析,找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案。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又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教材第76页练习十六第7~11题。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教材第62、63页的内容,练习十四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制天平教具。

  【情景导入】

  在下面算式的○里填上“>”、“<”或“=”。

  3×6○19 7○1.8+5.2

  2.5÷5○2×0.25 24+11○11+24

  3.9-3○4÷5 15×8+2○120+2

  小结:像7=1.8+5.2,2.5÷5=2×0.25,24+11=11+24,15×8+2=120+2这样的式子叫做等式。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等式的问题。

  【新课讲授】

  1.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在游乐场玩过跷跷板的游戏吗?(多媒体出示小朋友玩跷跷板的画面)如果两端的小朋友重量一样,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这就是平衡。

  2.方程的意义。

  (1)认识天平。

  出示简易天平、砝码。

  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它是用来干什么的?怎样用天平来称物品的重量呢?

  师:这是一台天平,用来称量物体的重量。在天平的左盘内放置所称的.物品,右盘内放置砝码,当天平的指针在标尺中间时,表示天平平衡,也就是天平两端的重量相等,砝码上所标的重量就是所称物体的重量。

  (2)实验演示,引出方程。

  师:下面我来演示一下如何用天平称物品的重量。

  演示实验一: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

  提问:天平平衡了吗?这说明一只空杯子重多少克?

  板书:一只空杯子=100克

  演示实验二:往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显示)。

  提问:现在天平怎样?如果水重x克,杯子和水共重多少克?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吗?

  板书:100+x>100

  演示实验三:增加100克砝码。

  提问: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什么?(杯子和水比200克重)

  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呢?

  板书:100+x>200

  演示实验四: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

  提问:现在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

  板书:100+x<300

  演示实验五:把100克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

  提问:现在天平怎样?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天平是平衡的吗?

  板书:100+x=250

  (3)理解“等式”、“不等式”和“方程”的意义。

  出示多幅天平图。

  提问:这些图你能用式子表示吗?

  板书:40+x=100,2x+50<180,80+70=100+50,3x=180,65+30>80,100+2x=50×3。

  教师指出:像2x+50<180,65+30>80这样用大于、小于号连成的式子,它们左右两边不相等,就叫做不等式。像40+x=100,80+70=100+50这样用等号连接成的式子,它们左右两边相等,就叫做等式。

  师:观察以上有几个是等式,你能不能分类,也说一说你分类的标准?(同桌讨论)

  可以分成两类:

  第一类:80+70=100+50。

  第二类:40+x=1003x=180100+2x=50×3

  讲解:像第二类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提问:说一说什么叫方程?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一必须是等式,二必须含有未知数)

  师:你能举例说明什么是方程吗?(根据学生发言,教师板书。)

  老师再板书几个一般的等式,如:

  20+80=100 3×78=234 13-8=5

  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思考:方程有什么特点?方程与等式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小组讨论,先在组内说一说,再全班说。

  根据学生发言,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明确:等式包括方程,等式的范围比方程的范围大;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你能用图示表示出来吗?

  板书:

  【课堂作业】

  1.完成课本第63页的“做一做”。

  2.我是小法官,对错我来判。(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X”)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方程。()

  (2)4m-9=0不是方程。()

  (3)方程是等式。()

  3.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不等式和方程。方程和等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方程必须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而等式只要等号两边数值相等即可,所以等式包括方程,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的第1~3题。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9

  教材简介: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和解简易方程,以及简易方程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本单元的内容分为两节,第一节的主要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表示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和数量关系。第二节的主要内容是方程的意义,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简易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些内容的编排体系如下表(见底部附件)。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2、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

  1.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

  2.用好教材资源,适当扩展联系实际的范围。

  3.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课时安排:

  1.用字母表示数3课时

  2.解简易方程12课时

  第一课时:用字母表示数(一)

  教学内容:

  教材P44-P46例1-例3做一做,练习十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初步应用公式求周长、面积。

  3、使学生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知道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及读写法。

  4、在学习中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例1(1):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行图中,数的排列规律。

  问:每行图中的数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指名口答)

  2、学生自己看书解答例1的(2)、(3)小题

  提问请学生思考回答:这几小题中,要求的未知数表示的方法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用一些符号或字母来表示的)

  师:在生活中、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

  问:你还见过那些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例子?

  如:扑克牌,行程A、B两地,C大调…….

  二、新授:

  1、学习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例2:

  (1)学生用文字叙述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运算定律。

  (2)如果用字母a、b或c表示几个数,请你用字母表示这个运算定律。

  (3)当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看书45页“用字母表示…….”这一段。

  (4)你还能用字母表示其它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吗?

  请学生在草稿本上能写几个写几个,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根据学生写的情况师逐一板书。(学生在表示时,一定要清楚表示的是哪一个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减法的性质:a-b-c=a-(b+c)

  除法的性质:a÷b÷c=a÷(b×c)

  2、教学字母与字母书写。

  引导学生看书P45提问:在这些用字母表示的定律、性质中,哪一个运算符号可以省略不写?是怎样表示的?(请一生板演)

  a×b=b×a(a×b)×c=a×(b×c)

  可以写成:ab=ba或ab=ba(ab)c=a(bc)或(ab)c=a(bc)

  (a+b)×c=a×c+b×c

  可以写成:(a+b)c=ac+bc或(a+b)c=ac+bc

  其它运算符号能省略吗?数字与数字之间的乘号能省略吗?为什么?(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说说)师强调:只有字母与字母、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才可以省略不写。

  3、教学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例3(1):

  师:字母不但可以表示运算定律还可以表示公式、及数量关系。

  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你能写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吗?

  学生先自己试写,然后小组交流,看书讨论。

  问:

  (1)两个相同字母之间的乘号不但可以省略,还可怎样写?怎样读?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2)字母和数字之间的乘号省略后,谁写在前面?

  a2表示什么?2a表示什么?

  师强调:a表示两个a相乘,读作a的平方。

  口答结果:3的平方5的平方6的平方

  省略数字和字母之间的乘号后,数字一定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4、练习: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x×xm×m0.1×0.1a×63×nχ×8a×c

  教学例3(2):

  学生自学并完成相关练习。两生板演。师强调书写格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1、2题。

  要求:第1题在书上完成。第2题先写出字母公式,再应用公式计算。

  2、练习十:第1-3题先独立解答后,再集体评议。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例1、“做一做”和练习十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1.根据等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方程检验的方法,并理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及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1.提问:什么是方程?等式有什么性质?

  2.你会根据下面的图形列出方程吗?

  3.填一填。

  4.导入新课:前面两节课我们借助天平平衡,学习了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性质,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与方程有关的新知识。

  【新课讲授】

  1.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概念。

  (1)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

  教师演示:先在左盘放上一个重100g的杯子,再往杯子里加入xg的水,天平失去平衡。

  提问:怎样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呢?

  请学生到台前操作:天平右边的砝码加到250g时,天平平衡。

  提问: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00+x=250

  启发:怎样才能求出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呢?你有什么办法?把你的办法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学生活动后,组织反馈。

  方法一: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因为250-100=150,所以x=150。

  方法二:根据数的组成。

  因为100+150=250,所以x=150。

  方法三:根据等式的性质。

  因为100+x-100=250-100,所以x=150。

  讲解:当x=150时,100+x=250这个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像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解方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解方程。(出示课题)

  (2)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提问:方程的解与解方程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引导小结: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解方程是一个过程。 那么你怎样检验x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呢?

  学生汇报。

  (3)即时巩固。

  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2小题。

  2.教学例1。

  (1)出示例1题图。

  师:今天我们学习怎样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来解方程。请同学们观察思考:怎样才能使天平左右两边只剩“x”,而保持天平平衡呢?

  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在天平两边同时拿走相同的物品,天平仍然平衡的道理,即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仍然相等。

  追问:为什么要从方程两边同时减去3,而不是其他数?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x+3=9

  x+3-3=9-3

  x=6

  提问:解方程的过程就是这样的吗?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讲解:求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时,要先写“解”,表示下面的过程是求未知数x的值的过程,再在方程的两边都减去3,求出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写出这一过程时,要注意把等号对齐。(示范板书解方程的过程)

  解:x+3=9

  x+3-3=9-3

  x=6

  引导:x=6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呢?我们可以通过检验来判断:把x=6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

  提问:如果等式的左右两边相等,说明什么?(说明答案是正确的)如果不相等呢?(说明答案是错误的)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试着检验一下。(随学生的回答扼要板书检验过程)

  师:像刚才这样,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请同学们回忆刚才解方程的过程,你认为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

  (2)即时巩固。

  解下列方程,并检验。

  x+4.5=9100+x=100

  师强调:解方程时注意等号要对齐,检验时过程要写清楚,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师提问:通过例1我们知道,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等的数,方程左右两边相等。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个数(0除外),左右两边还相等吗?

  【课堂作业】

  1.完成课本第67页“做一做”第1题。

  2.解下列方程,并检验。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刚才解方程的过程,我们知道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需要注意的是,在书写过程中写的都是等式,不是递等式。

  【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十五的第1、2题。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13页第3题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体会代数的思想;会解方程,进一步明确方程、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等概念;会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易方程,体会化归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以及缜密的思维方法。

  目标解析:简易方程的复习分为三部分: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列方程解决问题。本学期是学生首次正式学习代数知识,这些代数知识对于学生将来进一步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复习时要结合等式的性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解方程的方法。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复习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确定未知量、列出方程、解方程从而解决问题。同时还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列方程,以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和缜密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解简易方程,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课件出示练习:

  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吗?独立完成。

  (1)的7倍;(2)的5倍加6;(3)5减的差除以3;

  (4)200减5个;(5)比7个多2的数;

  (6)边长为的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

  2.指名汇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写?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同时注意到: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不写,数字要写在字母前面,一个数平方的意义与写法等。

  3.学生订正自己的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习题的练习唤醒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的回忆,再通过说一说理由来进一步回顾这一知识需要注意的地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二、复习简易方程

  1.谁能说一说什么叫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2.一个方程必须满足几个条件?(两个条件:既要有未知数,还要是等式,缺一不可。)

  3.判断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是方程的请解出方程。

  (1);(2);(3);

  (4);(5)3+5=8。

  解析:

  (1)有未知数,但不是等式;(2)是方程;(3)是不等式;

  (4)有未知数,但不是等式;(5)是等式,但没有未知数。

  学生独立解方程:。

  指名上黑板解方程,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教师评价,帮助学生结合解题进一步认识方程、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

  【设计意图】复习简易方程,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方程,通过对概念的理解找到一个方程需要满足的条件:①含有未知数;②是等式。再通过对具体式子的判断达到巩固和灵活运用的目的。学生独立解方程后教师再进行评价,目的是可以检验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并结合解题的过程来理解“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

  三、复习列方程解决问题

  教师:认识了方程,学会了解方程,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用方程来解决问题了。

  1.根据图示解决问题:

  (1)根据图意列等量关系:;

  (2)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3)解方程。

  (4)评价总结。

  2.根据题意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113页第3题第(3)小题,了解题意。

  (2)列出等量关系:地球赤道的长度×7+2=光每秒传播的距离。

  (3)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设地球赤道大约长万千米。

  答:地球赤道大约长4万千米。

  【设计意图】列方程解决问题,通过两种方法来进行理解:一种方法是看线段图列出等量关系,另一种方法是根据文字信息列出等量关系,将方程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感受用方程解决问题的简便性。

  四、练习巩固

  1.请用字母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课件出示教材第113页第3题第(1)小题)。

  2.解下列方程(课件出示教材第113页第3题第(2)小题)。

  (1)请四名同学板书,每人一题,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2)学生评价总结。

  3.用方程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118页练习二十五第18题。

  解:设现在可以做个毛绒兔。

  列出等量关系:后来做毛绒兔的材料=原来准备做毛绒兔的材料,即后来做一个毛绒兔的材料×可做的数量=原来做一个毛绒兔的材料×可做的数量,可得

  答:现在可以做190个毛绒兔。

  (2)课件出示教材第118页练习二十五第20题。

  这个鱼塘的图形是一个梯形,鱼塘的两条平行的边分别是这个梯形的上底和下底,求平行线两岸的宽度即是求这个梯形的高。根据求梯形面积的公式可以列出等量关系:

  (上底+下底)×高÷2=梯形面积。

  解:设两岸的宽度为米。

  答:两岸的宽度为47米。

  【设计意图】第1题既练习了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又结合了等量关系来列式;第2题解方程,涵盖了加、减、乘、除四种情况,可以分别板书将学生常犯的错误呈现出来,给学生巩固和再次反思的机会;第3题用方程解决两个问题,第(1)题根据不变的量找到等量关系,第(2)题根据面积公式找等量关系,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学会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五、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

  这一类简易方程的解法。

  2.理解这类方程的格式。

  3.进一步掌握解方程的格式。

  教学重点:

  掌握解

  这一类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这一类方程的算理。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一)复习方程的意义。

  1.什么叫方程?

  2.什么叫解方程?

  (二)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1.

  与4的和等于40。

  2.

  的3倍等于40。

  3.

  的3倍加上4等于40。

  二、新授教学

  (一)教学例2

  例2。看图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1.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图意,找等量关系。

  3.教师提问

  (1)观察图形你都知道了什么?

  (2)怎样列方程?

  4.列方程并解答。

  (1)教师板书:3x=1500

  (2)教师提问:应当先求什么?解这个方程要先算哪一步?

  5.学生独立解答。

  6.集体订正,板书全部解题过程。

  3x=1500

  解: x=15003

  x=500

  检验:把x=500代入原方程,

  左边=3500,右边=1500,

  左边=右边,

  所以x=500 是原方程的.解。

  7.练习:

  (二)教学例3

  例3。解方程3x+100 =1000

  1.思考

  (1)例3与例2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3.小结:解这一类方程,要先根据四则运算的顺序,把方程中包含的计算算出来,再把

  与因数的积看成是一个数,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一步步求出解。

  4.练习:解方程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习的解方程与以前所学的解方程有什么不同?

  四、巩固练习

  (一)口头解下列方程,并说出每一步的根据。

  (二)解下列方程,并检验。

  (三)在0.5、1.5、2.5、3.5、4这五个数中,

  哪个数是方程0.5

  -1.5=0.5的解?

  哪个数是方程220.5-2

  =4的解?

  思考:怎样做比较简单?

  五、课后作业

  解方程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教材第69页例4、例5、“做一做”和练习十五的第8-14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转化的思路,正确解答二步计算的方程。

  2.在掌握ax±b=c和a(x±b)=c的方程解法的基础上,学会找出等量关系,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二步计算的文字题。

  3.养成分析的习惯,训练严谨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重点难点】

  1.掌握ax±b=c和a(x±b)=c的方程解法。

  2.看图找出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1.解下列各方程,并说明解题的思路与解法根据。

  (1)3.8-x=2.9(2)5x=12.5

  学生独立完成后相互交流。

  小结:这两道题是最基础的`解方程题目。根据等式的性质,就可以求解了。

  2.出示例4的情景图,学生思考:怎样列方程呢?

  学生相互讨论。

  这道题与以前学过的解方程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学生回答)那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解方程。

  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

  1.教学例4。

  (1)出示例4情景图。

  (2)如何列出方程呢?

  学生讨论,汇报。

  引导分析:先找出题中的已知与未知数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等量关系式:图中有3盒铅笔和4支铅笔一共是40支,3盒铅笔+4支铅笔=40支铅笔,已知每盒铅笔x支,三盒共3x支。

  列方程为:3x+4=40

  (3)追问:这种方程该怎么解呢?

  学生尝试解题,然后说出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小结:可以把3x看作一个整体,就是三盒铅笔的总数,再利用等式的性质,左右同时减去4,就将方程变成了我们学过的一般方程:3x=36,然后左右同时除以3,得x=12。

  完整的解题过程:

  解:3x+4=40

  3x+4-4=40-4

  3x=36

  3x÷3=36÷3

  x=12

  答:每盒铅笔有12支。

  学生写出检验过程。

  (4)这样一类方程应该如何解呢?

  学生讨论后汇报交流。

  教师引导小结:先把含有未知数的那一项看作是一个整体,利用等式的性质把方程变成只有两项,再求解。

  2.教学例5。

  (1)出示例5:解方程2(x-16)=8。

  (2)观察、讨论:这个方程能不能利用例4所学的方法解呢?

  学生讨论后交流。

  教师引导:可以把(x-16)看作是一个整体。

  学生尝试解题,指定一名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解方程2(x-16)=8。

  解:2(x-16)÷2=8÷2把什么当作一个整体?

  x-16=4

  x-16+16=4+16

  x=20

  学生完成检验过程。

  (3)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呢?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汇报。

  引导小结:可以先把2(x-16)变成2x-32,及时提问:这一步运用什么定律?(学生回答:乘法分配律)那方程就变成了2x-32=8,再利用例4的方法解。

  学生独立写出解答过程。

  解方程2(x-16)=8。

  解:2x-32=8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x-32+32=8+32

  2x=40

  2x÷2=40÷2

  x=20

  检验:方程左边=2(20-16)

  =40-32

  =8=方程右边

  所以,x=20是方程的解。

  (4)引导学生小结:在解较复杂的方程时,可以先将一个式子当作一个整体,变成了一般方程再利用等式的性质求解,记住解完方程后要检验。

  【课堂巩固】

  完成课本第69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解答过程,然后师生共同分析、讲解。

  【课堂小结】

  提问: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又学会了哪些类型的方程?有什么收获呢?

  小结:这节课,我们知道在解较复杂的方程时,可以先将一个式子当作一个整体,变成了一般方程再利用等式的性质求解,记住解完方程后要检验。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第71~72页练习十五第8~14题。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

  数学书P53-54及做一做,练习十一1-3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具准备:

  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据实际变换为其它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上课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称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对,它是天平。同学们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称与砝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根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二、新知学习

  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

  操作天平: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书:1只空杯子=100克;

  第二步,往往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问:发现了什么?天平出现了倾斜,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来比100克重,现在还需要增加砝码的质量。

  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什么?杯子和水比200克重。现在,水有多重,知道吗?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呢?100+x20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问: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300.

  第五步,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现在两边的质量怎样?用式子怎样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250。

  像这样含有求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对,叫方程。请大家试着写出一个方程。

  2、写方程,加深对方程的认识。

  学生试着写出各种各样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

  看书第54页,看书上列出的一些方程,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小结:一个式子要是方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两个条件,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求知数(即字母),这也是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依据。

  3、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在是方程的式子后面打上。对于不是方程的几个式子要说明其理由。

  4、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怎么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提问:方程是不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吗?

  看课外阅读,了解有关方程产生的数学史。

  三、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先让学生说出图意,再根据图意再列出相应的方程。

  2、独立完成第3题,评讲时,介绍什么叫数量关系要,然后让学生先说出各幅图中的数量关系,再说出相应的方程,同一幅图由于数量关系有不同的形式,因此方程形式也可能不同。

  四、作业

  练习十一第1题。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9册57—5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解方程的方法有两种,并掌握这两种方法。

  2、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并理解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2、理解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探索新知,出示课本主题图(课件)

  (1)根据图画列方程

  (2)反馈:

  a、X+3=9

  b、9—X=3

  C、9—3=X

  (强调:列方程时X不单独出现在等号的一边,因为这样这个方程没有意义。)

  (3)以X+3=9为例教学解方程

  三、课堂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一题。

  2、解下列方程。(用两种方法解决)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方程的意义

  师:同学们我们前一段时间学了方程的意义,你还记得什么叫方程吗?

  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2、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

  师:你能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吗?

  (1)a+24=73(2)4x<36+17(3)234÷a>12

  (4)72=x+16(5)x+85(6)25÷y=0。6

  生:(1)(4)(6)是方程。

  师:你为什么说这三个是方程呢?

  生:因为它含有未知数,而且是等式。

  二、探究新知

  (一)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1、看图写方程

  师:同学们真厉害把学过的知识全都记得,请同学观察这幅图(出示57页天平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杯子重100克,水重X克,合起来是250克。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方程吗?

  生:100+X=250。

  2、求方程中的未知数

  师:那么方程中的x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交流后汇报)

  生1: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250-100=150,所以X=150。

  生2:根据数的组成100+150=250,所以X=150。

  生3:100+X=250=100+150,所以X=150。

  生4:假如在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100,那么也可得出X=150。

  3、验证方程中的未知数,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用不同的方法算出X=150,研究对不对呢?

  生:对,因为X=150时方程左边和右边相等。

  师:这时我们说x=150是方程100+X=250的解,刚才我们求X的过程叫解方程。这两个概念具体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57页找出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

  学生自学后汇报。(板书)齐读两个概念。

  4、辨析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方程的解是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怎样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呢?

  生:要看这个数能不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师:而解方程是求未知数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它的目的是求出方程的解。同学们要注意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5、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师:完成做一做:X=3是方程5X=15的解吗?X=2呢?(完成后汇报)

  生:X=3是方程5X=15的解,因为X=3时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生:X=2不是方程5X=15的解,因为X=2时左边5×2=10,右边是15,左边和右边不相等,所以X=2不是方程5X=15的解。

  (二)解简易方程

  1、复习等式的性质

  师:前两天我们学会了等式的性质,请根据等式的性质完成填空吗?

  (1)如果5+3=8,那么5+3-3=8()

  (2)如果50-13=37,那么50-13+13=50()

  (3)如果a-7=8,那么a-7+7=8()

  (4)如果X+9=45,那么X+9-9=45()

  师:你是根据什么填空的?

  生:等式的性质。

  师:等式有什么性质呢?我们齐来说一遍。

  2、理解方程与等式的联系,引出课题。

  师:(3)(4)题不但是等式而且是方程,我们知道方程是等式的一部分,所以等式的性质对方程同样适用,今天我们将应用等式的性质来帮我们解方程。

  3、出示例1图,列出方程。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列出方程吗?

本文地址:www.myenblog.com/a/321923.html

猜你喜欢:

推荐分类:

上一篇作文:《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设计优秀

下一篇作文:返回列表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简易方程》教学设计》为作文之家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简易方程》教学设计》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