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怎么写
最新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怎么写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反思意为自我反省。如何把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怎么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怎么写1
1、资料
2、投放材料:找图形
3、活动目标:每组学会轮流玩玩具,学会新玩具的玩法。
4、活动过程:经过上周的情况,我觉得每组人轮流玩玩具会更好,这样就每个人可以玩每种玩具。
第一组:数字口袋
第二组:找规律
第三组:拼图
第四组:小猫钓鱼
第五组:找图形
第六组:多功能包
教师观察幼儿游戏情况,十分钟交换玩具。
5、反思
这种轮流的方式好,但也不是对每位幼儿,有些幼儿早能掌握,比如谢静,她玩的玩具都能掌握的很好,而且每次都能很早的`掌握。有些幼儿不能掌握的很快和还好,比如李欣,她拿到玩具不知道怎么玩,要看到别的幼儿玩她才会去看看玩玩,而且玩了一会就不去玩了,就开始打扰别的幼儿了。
最新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怎么写2
20xx年4月1日,在抚宁县榆关镇中心幼儿园,幼儿组市级骨干教师开展了《幼儿园教学评价》学习研讨活动。在本次活动中,高静老师进行了《幼儿园教学评价》专题讲座,崔洁老师上了一节大班《梅花》活动课,大家将教学活动评价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进行了研讨。
高静讲座的主要内容:
一、共同学习《纲要》教育评价内容
二、共同学习《纲要》组织与实施中的教学评价内容
三、教学评价理论知识概述
(一)概念辨析:评估、评价、教育评价、教学评价
(二)教学评价的功能:导向功能、反馈功能、激励功能、管理功能、教育功能
(三)教学评价的类型: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
(四)教学评价的原则:1、导向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公正性原则。4、有效性原则。5、以学为本原则。6、多元化原则。7、教育性原则。
(五)教学评价的过程:1、明确教学评价的问题。2、明确教学评价的目的。3、确立教学评价的指标和标准。根据教学目标确定评价的范围,列出评价指标,制定评价的标准。4、收集信息。5、分析信息。6、反馈信息。7、调整与改进。
(六)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
四、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评价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与教学活动评价
(二)教学评价的基本价值取向
(三)当前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呈现出下列一些新的基本趋势和特点
(四)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其基本表现
五、共同学习有代表性的教学评价表
(一)理论专家提出的幼儿园教学评价表
(二)有专家引领并进行实验的幼儿园教学评价表
(三)园所进行实验的幼儿园教学评价表
(四)我市区的幼儿园教学评价表
六、共同学习专家文章:幼儿园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的反思性评价
崔洁老师的《梅花》活动课
崔洁老师心思细腻、心灵手巧,她的`活动课有很多环节让人深有体会:请幼儿闻花香会提前在假花上喷上香水;请幼儿观察梅花后将梅花粘贴在衣袖上以免乱放;请幼儿做小魔术师点击鼠标开出朵朵梅花(课件美观、易操作);幼儿做好的梅花图教师准备好裱画的底版;作品完成了一起合个影留个纪念……
活动课结束后,全体教师针对活动进行了研讨活动,大家各抒己见,研讨氛围十分热烈。由于时间关系活动结束时大家仍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本次活动引我深思的有两个问题:
第一:深感教师的专业素质对教学评价影响的重要。
新《纲要》充分肯定了幼儿教师在教育、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时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与挑战。新《纲要》的教育理念与精神的贯彻、实施关键在教师。能否对幼儿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作为专业教育者,教师的素质首先体现在教师的专业素质上,而教师的专业素质集中体现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上,这也正是当前教师培训过程中所强调的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和发展的基本方向。通过这次深入学习幼儿园教学评价我深深感到教师对自己专业化的认识与自我提高的意愿对于幼教的发展实在是太重要了。
第二:深感教育的不平等现象
当“教育的不平等、不公平”很早出现在耳边的时候,我没有太大的感触,只是想国家大、很多地方穷,应该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可是这次活动亲历在抚宁县榆关镇中心幼儿园的活动室,我深深体会了什么是教育的不平等。4月1日,还没到停止供暖日期的时候,这个幼儿园的活动室已经没有了暖气,冰冷透骨了。难道几天的供暖都做不到吗?这仅仅是“穷”的问题吗?
最后的反思:我们,到底可以为幼教做点什么!?可以为孩子们做点什么!?
最新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怎么写3
一、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区域活动这一活动形式满足了孩子们不同的发展需要,尊重了孩子们的个别差异,它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动机会,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也不断被挖掘出来。因此,它越来越被我们老师所重视,成了孩子们在幼儿园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案例:
一天,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增加了新的材料——夹东西。根据孩子们不同的能力,我们分别提供了纸团、红枣和玻璃球,让孩子们用相同粗细的筷子尝试从一个碗夹到另一个相同高度的碗中。孩子们对新的材料很感兴趣,都想来玩一玩。
这一天,小林最先来到了生活区,他一眼就看到玻璃球还没有人玩,于是就端出了夹玻璃球这个最高层次玩了起来。在班上,小林的动手能力相对比较弱,他试了好几次,怎么也夹不起来。我在边上看了他约有五六分钟,看他老是夹不起来,于是就走过去,蹲下来轻轻地对小林说:“小林,你试试夹纸团好吗?”小林抬头看看我,摇摇头说:“不,我就是要玩珠子。”我又劝了他好一会,极力转移他的注意力,可是一直没有效果,小林坚持要玩玻璃球。没办法,我只能手把手地教他夹,可是还是不行。小林的动作是对了,但手不灵活,用力的方法不对。就这样,我们夹了好一会儿,小林忽然抬头对我说:“杨老师,你给我一个调羹吧!调羹我会舀的。”我听了,心里咯噔一下,心想:给不给他呢?如果给他调羹,就没有按要求进行活动,材料提供的目的达不到。而且,给了小林调羹,其他的孩子也会要,这可怎么办呢?回头又一想:现在小林的兴趣在玻璃珠上,因此,他不会去考虑换材料,可也与能老是让小林坐着呀?于是我从柜子里找出了一个很小很小的调羹,交给小林。小林拿到调羹就开始勺起来。一开始是一颗一颗地勺,接着就是两颗两颗地勺,在勺两颗的时候,他得意地抬头看着我说:“杨老师,你看!”
第二天,区域活动开始了,只见小林选择了第一个层次——夹纸团,慢慢地夹者,他的动作比较准确,夹地很专心。
三、分析与反思:
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总会发现,孩子们并不会按照他们自己的水平来选择适合他们活动的材料的,他们往往只是按自己对材料感兴趣的程度来选择。那么如何引导孩子来选择适合他们的活动材料,做到既不干预太多,又不错失任何一个具有教育价值的机会呢?
在这个案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给他调羹对不对?
一开始,当小林选择最高一个层次时,我们都看的出来,小林并没有想到自己会不会夹玻璃球,他只是想玩玻璃球。当我极力地想转移他的注意力时,小林还是在盯着他的玻璃球,这时,小林的注意力、兴趣点全被玻璃球吸引了。当小林夹来夹去还是不行时,他尝试了第一次地自我的调整,对我提出要用调羹的要求。这时,小林经过尝试已经了解到了自己还不会用筷子来夹玻璃球,这个要求自己达不到,但此时他很想玩玻璃球,怎么办呢?于是他
想到了自己会用调羹,就向我提出要用调羹的要求。这时是他自己在给自己一个台阶下。当时我的内心是十分矛盾的.,因为,我的心中的即时目标是固定的。在经过一阵挣扎后,我最终选择了尊重他,给了小林调羹,满足了他这时的需要。在随后的活动中,小林进行了第二次的自我调整,他尝试用小调羹一次舀两个玻璃球。并在第二天尝试了第一个层次的活动。到这时,我的问题解决了。
通过这个案例,我认识到了几点:
一、目标应随孩子的需要灵活调整。
有时,我们往往太执着于自己的活动目标,而忽视了孩子自身的需要,顺着孩子一些,也许会出现另一番天地。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在同化和顺应的基础上的知识、行为的重新建构过程。小林要玩玻璃球,但按老师提供的要求他并不能达到,怎么办呢?小林他通过自我的调整,征求老师的帮助,降低了要求,达到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同时,他也在给自己提出新的要求,提高自己舀的难度,这也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在第二天,小林自然而然的选择了适合自己能力的材料进行活动。在这个案例中,正是因为后来我尊重了小林的已有发展水平、能力和经验学习方式,才使小林得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兴趣的满足,使他第二天又进行了第二次尝试(第一层次),逐步得到提高。
二、方法应灵活多样。
在《指南》中说“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指南》,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当小林在开始活动时,我首先运用了观察的方法,看看小林是怎样进行尝试的,当发现他有困难时,我进行了指导、帮助。一开始,我从预定目标出发,想转移小林的兴趣,但这个困难实在是很大,于是我用了示范的方法进行帮助,但这个效果也不大,最后我支持了小林的要求,先让他用调羹来舀,从小林原有的能力上逐步进行提高,这样既保护了小林尝试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小林手的灵活控制能力,这样和乐而不为呢?
三、介入之前,要学会积极等待。
积极等待是指对消极等待而言,它是指在活动中教师至始至终关注幼儿的活动,当幼儿出现困难时,不是急于介入,而是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如果小林在我转移他的兴趣时,追随了我,那么可能小林的困难就不
存在了,他的兴趣将因着一次的活动而告终,值得庆幸的是小林始终坚持了自己的想法,而我也尊重并支持了小林的选择,这样才更好地让小林在自己操作的过程中了解了自己的困难,产生了矛盾冲突,从而进行了自我调整,自己来想办法尝试解决。
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观察、分析的能力,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能力、特点,及时调整目标,进行支持、合作、引导,使每个孩子都得到满足和成功。
最新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怎么写4
生活环节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幼儿一日生活的养成有助于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发展。由此可见,幼儿一日生活环节中的点滴小事对于孩子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教委领导的组织下,我们一起观看了视频中幼儿园里幼儿的一日生活情景。看后我恍然大悟,原来平时我们给孩子的束缚太多,孩子们的一日生活也可以在有秩序的情况下变得如此丰富多彩,而不是一味的按部就班。
首先展现的是入园好时光。核心理念是要让幼儿喜欢上幼儿园,来到幼儿园要有一定的安全感,能积极愉悦的参加入园活动。怎样才能让幼儿喜欢上幼儿园呢?就是在于老师们平时怎样和孩子进行沟通教育。视频中,幼儿来到幼儿园在老师的引领下观看图片,看图片里的小朋友是怎样叠衣服、叠口罩、叠围巾的。之后老师和孩子一边说儿歌一边叠衣服,孩子们从中找到了乐趣,而不是单纯的去叠衣服。细想我们平时是怎样做的,我们只是帮助孩子脱下衣服然后代替他们叠好,久而久之就有了依赖。我们的工作量增多,从而觉得工作枯燥、乏味。
趣味点名环节。幼儿每人扮演一种小动物,老师点幼儿的`名字,点到的幼儿要说出自己是一种什么动物,然后模仿该动物的基本特征。这样既锻炼了幼儿的积极参与的表现能力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使得点名环节更生动有趣了。想想我们的点名,平时只是形式,毫无兴趣可言。
趣味盥洗。核心理念是懂得盥洗对身体健康的好处,并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感受盥洗所带来的舒适和愉悦的心情。视频中的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唱着儿歌轻轻松松就把小手洗干净了。久而久之孩子就在盥洗过程中就把卫生习惯慢慢养成了。在今后我们和幼儿盥洗时也要吸取别人的优点,争取把好的习惯引领到我们的孩子身上。
温馨用餐。在进餐过程中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喜欢吃多种食物,不挑食。
视频中的孩子在吃饭时会自己介绍今天的饭菜,说出它们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孩子们吃得很开心。看到这里想起我们的孩子在吃饭时的种、种,要想有好的改进不去反复的重复现状,就要在今后的一日生活中下足功夫,使之眼前一亮。
看了以上的几个案例,使我真正明白了一日常规并不是只用来约束和管教幼儿的。而是在活动中协助幼儿能更好的融入到集体生活中,让幼儿能自由的投入、参与、尝试到日常常规中。活动时要挖掘孩子的亮点,注重孩子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每个孩子的事都不是小事,老师要耐心的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每个孩子的进步都要尽收眼底,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为孩子能有一个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我们要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
最新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怎么写5
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创造教育,每个幼儿都有美术创作的潜能。在幼儿的美术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在成人看到既可笑又可爱的形象。这些都是幼儿从自身经验出发,经过大胆想象而创造出来的。因此,幼儿美术教育应当鼓励和指导幼儿以自己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形成有个人特色的艺术表象,并通过大胆想象、手、眼、脑协调的操作,表现自己的体验,也是感受和创造美的过程地。而美术活动“有趣的小乌龟” 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而且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大胆想象、好动手操作特点。为幼儿提供充分操作的机会,幼儿通过手、眼、脑的协调活动,用脑去想象、理解、创造,为他们提供了美的体验和自我展示的舞台。
一、评析
1、分组教学的运用
在分组过程中,老师分成3个小组,每一组的材料都是不一样的,这样分层了三个层次,难度也各不相同,让孩子自由选择,体现了孩子的主动性和自我需要以及情感支持。活动中老师尊重孩子的选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使孩子们积极地投入到活动设计中去。
2、材料的运用
在活动中教师能提供三种不同的材料,让幼儿能依靠材料特点,通过观察、摸索来调整怎样更好的操作、利用。如在用皱纸来做乌龟的背壳中,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有的把皱纸编成绳子,一圈一圈的绕上去,有的把皱纸按颜色一圈圈贴在乌龟壳上,还有的做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壳。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
3、活动的内容设计方面
每个环节都是精心准备与设计的。如第一环节的活动,教师出示制作好的“乌龟”让幼儿说说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第二环节,教师边讲解制作方法边完整示范一遍过程。并圆上添画乌龟的头和四肢。第三环节,幼儿自己制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让幼儿说说它们是用什么做成的。最后,大家互相欣赏作品,也让幼儿有了集体完成作品的成功体验。这样有趣的自由探索活动是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的,也是适合孩子的最近发展区的。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这也体现了新的教育观。在活动中,孩子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二、反思
1、有趣的小乌龟不光体现在单个上的有趣,也可以将几只乌龟组合在一起进行创作,这样将会让幼儿的想象力更加扩展。
2、结束的讲评活动可以让幼儿来介绍本组的作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人翁意识,与前面的讨论活动也相互呼应了。
3、可以多多尝试一些好的活动形式,既是幼儿感兴趣的,又是教师也觉得很好玩的,真正的做到玩中学,从而来总结经验。
4、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较少,对新材料的介绍与操作要点讲解不够。
最新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怎么写6
活动反思:
活动以孩子们喜爱的动画片“图图”的视屏切入,用一种动态的、夸张的形式让孩子们一下子感受到了生气时的表情特征。在孩子观察与表现生气表情的环节中,我也能紧扣活动的目标,时刻引导孩子发现图片中生气时夸张的地方,如:皱皱的眉头、冒火的眼睛、竖起的头发等,并鼓励孩子也能用夸张的方式来模仿这些夸张的表情,让他们体验到一种夸张后的乐趣。活动中,我能鼓励孩子大胆地来讲述自己生气的故事,并能根据孩子的回答进行引导,使整个活动能紧紧围绕目标而展开。
由于一开始我们考虑到要结合主题活动“高高兴兴”的开展,所以,在活动设计的过程中一直考虑的是如何才能使活动与主题贴合得更近,最后还是决定采用画画的形式让孩子记录自己生气的故事,再引导孩子讲述。活动中还引导孩子知道生气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及使自己高兴起来的方法。通过今天的教研活动,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调整或改进的地方。
1、对中班孩子来说一个活动抓两个点可能更多了,而让孩子用故事的形式来表现画面可能太难了。既然孩子对夸张的表情很感兴趣,而且活动前面的环节也引导得比较到位,可以重点就让孩子来画生气的夸张表情。
2、我在活动中的引导还过多,比较注重面面俱到,有时可以退位,让孩子讲述的机会再多一些。
认识粗细(数学)
活动要求:认识、比较物体的粗细,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活动准备:教师演示用的4种不同粗细的物体(小棒、牙签、蜡笔和水彩笔)
幼儿标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强的为7种不同粗细的物体,能力中等的为5种不向粗细的物体,能力差的为3中不同粗细的物体)(牙签、小棒、蜡笔、记号笔、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
1、请幼儿用自己盒内的东西穿木珠
提问:你在玩木珠的过程中发现什么了?(牙签、小棒穿进,蜡笔等没穿进)
2、寻找原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棒、牙签细,蜡笔粗)
3、小结:原来东西有粗和细之分。
二、比较粗细
1、出示小棒
师:刚才我们玩了穿木珠的游戏,有的东西穿进去了,而有的东西没有穿进,那么小棒刚刚穿进了,它是粗的还是细的?
(1)若回答细的,则出示牙签,让幼儿比较
(2)若回答粗的,则出示蜡笔,让幼儿比较
那么这支笔到底是粗还是细。
2、得出结论: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粗细的,要两样东西才能比较出租和细。
三、利用粗细不同的物体排序
师:你们盒子里的东西有粗有细,那么我们来帮他们排上队
1、幼儿操作任意排
2、提问
(1)你是怎么排的?(从粗一细,从细一粗)
(2)你是怎么排出来的?
3、师生共同小结
(1)先找出最细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依次排队。
(2)从盒中先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一,然后再在盒中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二,反复运用这个方法依次排队
4、请幼儿采用互换方法比较一种方法排列。
最新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怎么写7
最近一段时间,幼儿园举行了老教师领航课的同课异教活动,由此我有幸观看了戴卫兰老师和王秋芬老师的大班社会活动《我会交朋友》。两位老师都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所呈现的活动也有着各自的精彩。
一、活动的背景
三月是我们幼儿园的文明月,文明体现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具体到小朋友来说,就是教育他们语言和行为的文明。同时这一年龄段幼儿的特点:情感的稳定性开始增强,大多数儿童在班上有了相对稳定的好朋友,也愿意自己结交新朋友。在结合主题月与年龄特点的基础上,社会活动《我会交朋友》就是由此产生的。生活中小朋友们更多的是和自己班级的朋友生活在一起,短时间内认识一个新朋友,那是一种尝试,更是一种挑战。所以两位老师的目标里都有1准确使用礼貌用语,用恰当的方法认识新朋友,2了解新朋友,体验与朋友共同合作的乐趣。在共同合作上两位老师又各自有侧重点不同,戴老师重在于让幼儿合作完成音乐游戏,而王老师则是通过共同制作“朋友卡”让幼儿互相了解。
二、活动的过程
两位老师在教学具的准备上都采用了记录表,别出心裁的是王老师根据大人的名片把记录表设计成红色的爱心,还帮他取了好听的名字叫“朋友卡”,更能引起小朋友的兴趣。
两节活动的教学过程都比较清晰,先了解,后记录,最后游戏。戴老师是由故事引入,王老师则是开门见山,让幼儿在了解、总结了交往的规则后自己尝试结交朋友,最后和朋友一起游戏,体验快乐。值得一提的是两位老师都突破了班级的界限,戴老师是选择了四个班级的孩子在一起开展活动,王老师则是在活动过程中让自己班级的幼儿到其他班级去结交新朋友。另外,王老师有创意的一点在于她先是让孩子和自己班级的好朋友两个拉手坐在一起,然后让两个人各自又去结交新的朋友。
三、活动的特色
在社会领域的教育中较多的是运用故事、情景表演等形式让幼儿来体验一种情感,但是这两节活动却没有,而是通过制作“朋友卡”,完成“记录表”来感知如何结交朋友。更加直观、具体,真正实现在活动中感知,在活动中更加深刻地体验。同时,在两节活动中体现了语言、社会、艺术等方面的教育价值。注重教学的整合性。语言,说说自己的朋友;艺术,制作“朋友卡”,和朋友完成“三人套圈”游戏,围着“朋友树”唱歌,最终实现社会性发展目标“体验朋友多的快乐”。
四、活动的`遗憾
任何一次教学活动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没有遗憾的,这两节活动也是一样。在听戴老师的活动时,我就有疑惑,教师是否应该在朋友这个词前加上个“新”字,让孩子们更有新鲜感,更有兴趣。这个疑惑在王老师的活动里得到了释然,王老师提到了“结交新朋友”,而且是别的班级的新朋友,可以感觉出孩子们很兴奋,都想尝试一下。人们常用“点睛之笔”来形容某一样东西的重要。我觉得这两节活动缺少的“点睛之笔”就是一句话:文明的行为可以让我们结交到新朋友,朋友的朋友也是我的新朋友,这样我们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到最后,所有的人都变成了好朋友。
本文地址:www.myenblog.com/a/322526.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