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七篇
【读后感】导语,我们大家所阅读的此篇有4294文字共七篇,由费斌超仔细纠正上传!幸福,是一个人自我满足后的情绪。这种情绪,可以来源于目标达成后的喜悦,也可以是和别人(或事)的不幸对比后,对自身处境产生的满足感。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体会到的快乐,满足。情感得到升华之后的感情。感谢来借鉴!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第一篇
今天,我读了《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很有感想。
《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讲述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后,一边痛击敌人,一边把敌人引上狼牙山。五壮士毫不犹豫地把敌人引上了绝路,五壮士完成了任务,壮烈的跳下悬崖。
读了《狼牙山五壮士》,使我不禁想起了战斗英雄杨根思、刘胡兰、董存瑞……这些战斗英雄为了保护主力部队,不惜自己年轻的生命,其中刘胡兰才才15岁,而他(她)却与敌人斗争着。
《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五壮士的运输队精神,五壮士分工有序,痛击敌人,让敌人刚站起来就摔下去,五个壮士为了整个团队和群众的生命安全将敌人引上莲花瓣。当子弹用完时,用石子砸。最后,因不想被俘虏,便跳下了悬崖。
我们要学习这种团队精神,当我们作业做好,应该去帮助哪些没有做好的同学,使我们全班同学一起上进,谁也不要落后,。当我们有了新的学习方法时,应当告诉别人,让全班上下齐心,一起努力,一定会取得好成绩。当别人伤心了,不应该去笑别人,而应该去安慰别人。什么是团队精神,这才是真正的团队精神。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第二篇
今天,我们学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读了这篇课文,我深受教育。
这篇课文主要讲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位壮士,接受了掩护任务,他们巧妙地引敌上山,英勇歼敌,把敌人杀死后跳崖牺牲了。
当我读到五位壮士跳崖那部分时,真是十分令人感动,我也差不多流出了眼泪。他们是多么令人敬佩,他们宁愿死,也不愿告诉敌人群众和部队主力在哪里。他们是用自己的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要是没有了像他们那样的英雄,也许我们也没有现在那么幸福。我们过着这么幸福的生活,而我却那么浪费,不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
以前,我经常浪费粮食。例如,每天分早餐,我都分得很多,但吃很少,把吃不完的索性倒掉。有时候吃包,我只吃了一两口就放进饭盒里,倒掉算了。其实我吃不完也得尽量吃或分少一些呀!在长征路上,有多少人吃不饱,穿不好呀!壮士们给我们换来了如此幸福的生活,而我却一点也不珍惜,多不该呀!
读了这篇课文后,我打算永远不浪费,而是好好珍惜这幸福的生活。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第三篇
读了《狼牙山五壮士》,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狼牙山五壮士》述说了1941年秋天,八路军的五位英雄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在狼牙山上的战斗。在完成任务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把敌人引向大部队,而是将敌人引上了狼牙山,在弹尽粮绝的危险境地下,五位战士毅然选择跳崖,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马宝玉、葛振林等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想想我们今天的和平年代,是多少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经过千辛万苦,与敌人殊死搏斗才换来的。
可我们,作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却不珍惜现在的生活。经常向父母抱怨这,抱怨那,还经常用学习的时间做不相关的事。
所以,我们要把握好如今的大好时光,好好学习,有最优秀的表现,长大报效祖国,才是对革命先烈最好的纪念。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第四篇
读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我非常震撼。震撼他们浓厚的爱国之情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精神。
“狼牙山五壮士”是在抗战时期,在河北地区抗击日伪军飞五位英雄。他们分别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和胡福才。在战斗中,他们击退了步步紧逼的日伪军,又把他们引上绝路,最后英勇跳崖,壮烈殉国。
我不禁心里一怔——是什么,让他们克服一切困难、险阻,把敌人引上绝路?是——爱国之情。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遇到一些困难,我们就应该努力击败它,不畏它。
小时候,妈妈总说:“在你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要去击败困难。”我想:爸爸妈妈不会帮我解决困难吗?我问:“妈妈,你不是说过你会保护我的吗?我的困难您不是会帮我解决吗?”妈妈笑笑说:“孩子,你还小,不懂。等你长大了,你要去独闯一片天地,到那时候,你就要独自面对困难、坎坷。那时你就要不畏艰险,好吗?”我爽快地答应了妈妈。
9岁那年,妈妈让我学习游泳,可我并不喜欢游泳。妈妈告诉我:“游泳时一项求生技能,你不是答应过妈妈要克服困难吗?”我不情愿地点了点头:“好吧!”我知道,对我来说,这是个挑战。在学游泳时,我常会想起妈妈说的那句话——要克服困难,击败困难!经过几番苦练后,我终于学会了游泳。
从学游泳中,我学会了击败困难。在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努力击败它、克服它。五壮士百折不挠的精神,不正是我的学习的榜样吗?我们应该不畏挫折,排除万难!
人生,就像一只小船,总会遇到惊涛骇浪。总有一天,我们要独闯一片天地,去克服困难,击败困难!
【上文库网 www.3wk.net】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第五篇
《狼牙山五壮士》是五年级上学期学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时期,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主力转移,勇敢的把敌人引上狼牙山。子弹没有了,他们就想进一切办法——用石头砸。敌人就在眼前了,为了祖国和革命事业,还有尊严,他们坚毅跳崖,为祖国牺牲自我的故事,为我们奏上了一曲英雄之间的乐章。
学完这课之后,我被英雄们不怕困难、自我牺牲的革命精神所深深感动。刹那间,我又联想到了自己,自己作为一个班干部,但在困难面前却做出了不正确的选择。
记得有一次,我在做数学题时,有一题我不会,想了一会儿,但还是不会,我觉得不耐烦了,就心想:反正明天老师会解说这题,到时候写上去就行了!我自做聪明的笑了笑,就把那题空在了那儿。第二天,我才发现自己把自己推进了一个深渊,是一个一旦掉下去就很难爬上来的深渊,我陷下去了很久很久……我就是这样,在困难面前,不是靠自己而是靠他人。”自己是世上最可以信赖的人!“妈妈总是那么对我说,最后呢?我被自己打败了,考试分数下降了,考了个92分。终于我明白了妈妈的那句话——最能信任的人那就是自己,因为只有自己猜能给自己一个最正确的答案,最真实的感受;因为它是你的一面镜子,让你看到自己的另一面,那才是真正的自己!想到这我不禁惭愧起来。看看那五位战士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为了祖国上刀山下火海、赴汤蹈火的精神。再看看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真是不应该啊!要不是那些战士们在战场上洒满鲜血、牺牲自我,怎能换来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呢?如果我们一遇到可能就低下了头,那怎么对得起那些曾在战场上牺牲的英雄、战士们呢?
今天,我们要为战士们而觉醒,虽然自己无比无知,无比渺小,但现在我们要接过你们的枪,继续奋斗,好好学习,认你们为榜样,为你们而骄傲,为你们而自豪!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第六篇
今天,我们学习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读后,我深有感想。课文主要讲了: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的转移,诱敌上山,顽强歼敌,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最后英勇跳崖。表现了五位壮士对敌人的痛恨和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
读完这篇文章,我低头沉思,这些战士本来完成了任务,可以继续活下来,可他们为什么选择了死?我明白了,原来,如果他们跟上大部队,敌人就有可能跟上,这样大部队和群众就有可能会被伤害;如果他们把敌人引上绝路,大部队就会毫发无损。所以他们选择了顽强与敌人殊死拼搏。
再想想我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就打退堂鼓。有一次,我做奥数题,突然遇到一条“拦路虎”,它是一道竞赛题,于是,我想:“不做了吧,反正考试也不会考,老师也不会批评我的。”久而久之,竟然养成碰到难题就放弃的习惯。现在我是后悔莫及啊!
烈士们,安息吧!你们那坚强不屈,奋勇杀敌的精神在激励着我们。烈士们,安息吧!你们那惊天动地的口号声一直回荡在我们的耳边。烈士们,安息吧!我们会把你们的精神一直传承下去。安息吧……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第七篇
再次翻开《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拂去历史的尘封,几十度春秋如一日,曾经在狼牙山上响起那壮烈豪迈的口号声,如今依稀回响在我的耳畔。掩卷沉思,班长马宝玉那溃烂的伤口,穷凶极恶、紧追不舍的日寇,连续不断的枪声,崎岖陡峭的山路,带着中国的愤怒与仇恨,如暴雨般落下的石头,仿佛一一呈现在我的眼前。五位壮士的英勇表现不过是坚强不屈的中国抗击日寇的一个浓缩版,他们身上的优良品质和精神数不胜数,他们忠于职守、英勇杀敌、勇于牺牲……但我要提倡得是最能概括他们这些精神和品质的两个字——骨气。
文章讲述了发生在抗战中期的一场战役。中国解放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奉命掩护群众和部队主力撤退,在完成掩护任务之后,又将敌人主力引上绝路。经过几场激烈的战斗,他们手中只剩下打红了枪管的钢枪,所有的子弹和手榴弹都已经耗尽,山上的石头就成了他们杀敌的武器。只见那一块块石头从天而降,砸向不断向山顶进攻的敌人。最后由于寡不敌众,他们宁死不屈,砸了手中的钢枪,手拉手跳下悬崖。
当我读到“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部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喊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这句话时,心中疑问顿生,难道马宝玉不知道生命的价值吗?难道他不知道珍惜自己的生命吗?不,他不仅知道生命的价值,更知道生命的可贵在于奉献。为了祖国,为了将从水深火热之中拯救出来,他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中国人是最讲骨气的。“翠竹宁折而不弯,人当宁死而不屈”。“士可杀,不可辱”。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夏明翰临死之前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死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骨气是刚强不屈的气概,在狼牙山上化成了那壮烈而豪迈的口号声。
合上书本,我眼前仿佛浮现出五壮士那英勇顽强的背影,像五座丰碑,屹立在我的心头,他们让我记住一句话:中华民族是最有骨气的民族,中华儿女都是铮铮傲骨。
本文地址:www.myenblog.com/a/315600.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