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读书等于没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使我们体会不一样的风景,可以使我们了解从未接触的事物,可以使我们领略人世间的各种情感……总之,通过读书,我们收益良多,可有人读书却等于没读,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读书时接收和收纳的方式出现了问题。
首先是接收时的问题,有些人读书囫囵吞枣,只是匆匆浏览,没有花时间去回味,品读书中的内容,还有的人喜欢跳着读,只挑自己喜欢的内容和语句。就比如我,我每次读书,都会跳过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等,挑故事性强的部分去读,结果导致对故事无法理解,或是出现误解,无法明白作者的意图和想要表达的思想。前面提到的这些问题都使我们不能很好的接收书中的东西读过书之后,就像围观了一场与自己无关的事件,没有任何的触动,随着时间,什么也都忘了。所以,在读书时,要注意文段中的细节,要去思考,要将前后文联系起来,要试着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仔细的去推敲,说不定还能达到通过文字与作者交流的境界。
可是有人读了很多书,也思考过,但总觉得自己脑中空无一物,这可不是笛卡尔的“学习得越多越觉得自己无知”,这是收纳自己接收的内容的方式出现了问题。有位作家在分析福尔摩斯的知识储备时说:“他的知识是分好类的,是清晰的。”人的大脑像一间储物间,有人往里放东西时,随意、没头没脑地扔进去;有的人将那些东西都分好类,还仔细看了看,挑出自己可能不需要的。那么,如果说在需要时,谁能更快更准的找到呢?并且,人的大脑空间是有限的,不是怎么都能装下的,得有取舍。
这两个问题挑出来容易,但改正可不容易,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琢磨,更正,日复一日地,这书才算真正读过。
本文地址:www.myenblog.com/a/13968.html
猜你喜欢: